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钱成 纪乐乐)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一床难求”与床位大量闲置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北京市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所谓的“三边四级”,是指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构建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落实、社区参与的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失衡,老年人“买不到”“买不起”养老服务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市在西城区广内街道启动了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此次试点提出依托养老管家连接整合老年人周边各类服务主体、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可持续可信赖的居家照护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情况究竟如何?这将给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人口密集、社区类型多样、老龄化程度高,在城区街道中具有典型性。经过摸底调查,广内街道现有户籍老年人3.09万人,其中居家重度失能老年人700余名,在长期照护、供餐、助医、适老化改造等方面的需求较为突出。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在此次试点工作中,将由市场主体设在街道的项目部专门负责试点的运营管理,依托市场主体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管家队伍。李红兵说:“通过集中攻关养老管家的基础运行模式,(广内街道试点)已形成了‘一体、一部、一站、一网’的市场化运行体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也通过相对广泛的调研和系统的整合,制定了一张品质化的养老服务清单,开发了一套数字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注册系统,搭建了一个智能化的供需对接的平台。着力解决北京绝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场景下的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关注失能失智、失独、独居、高龄等有养老刚性需求的老年人。”

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收入水平、服务需求等,广内街道试点制定了一份包含7大类98个小项的服务清单,涵盖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培训与指导、养老助餐、辅助出行、陪同就医等方面。参与此次试点工作的某集团副总经理张硕告诉记者,试点将广内街道划分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2名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和多名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形成以实名制方式运行的网格化运营管理模式。

张硕介绍:“我们指挥调度是老人有发布需求,系统会接收到老人的需求,同时会通过系统来进行调度我们的管家,因为每个管家会负责2-3个社区,这个管家会派最近的一位护理员上门提供服务。”

张硕介绍,目前已经在试点街道设立了一个居家养老示范中心,这个中心既是一个指挥调度中心,也是一个提供给附近老人的体验中心。“我们中心里,像这些一室一厅的是居家体验的屋子,另外还有中医诊疗、康复小屋,周围的老年人可以走过来真正地体验服务,所以这也是体验中心。我们目前在试运营阶段,在之前我们运行了279单,这279单的满意率是百分之百。”

北京市民政局养老工作处处长郭汉桥指出,以往老年人在家庭周边找不到普惠性、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无奈之下,只能通过保姆提供的家政服务替代专业的养老服务。

郭汉桥说:“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一个全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一个服务供给体系,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覆盖床、医、护、助、餐、康一体化全要素的供给体系,让居家老年人能够享受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同时在老年人有服务需求的时候,通过我们的一键呼叫系统做到24小时实时响应,让老年人在家里养老没有顾虑、没有安全方面的问题。”

郭汉桥表示,此次试点工作旨在通过这种模式,让养老服务能够真正“买得到”“买得起”。“依托试点,力图找到一个普惠型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这个模式下让普通老年人能够得到买得到、买得起、信得过、用得好的养老服务,特别是针对居家养老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居家照护。”郭汉桥说。

除了在西城区进行的创新试点工作,近年来,包括海淀区、顺义区在内的多个区也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工作。其中,顺义区正在积极建设社区养老驿站,目前全区公示运营的共有58家驿站,已经可覆盖十余万老年人,年服务人次20余万次。

北京市顺义区双丰街道工作人员宋玲玲表示:“这些养老服务驿站的场地都是一址多用,在驿站可开展老年就餐、文娱活动、志愿服务、义诊、政策咨询等项目,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服务,将社区养老驿站变为老年人在社区的公共家园,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下一步,北京将加快培育政府引导、严格监管、以养老事业发展为目标、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主体,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刚性需求,提供质量优、价格低、可持续可信赖的居家养老服务。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北京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 破解大城市居家养老难题发布于2022/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