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攻坚克难,扎实推动民政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郓城县12349服务人员为随官屯镇三合东村老人服务

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升

健全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年大幅度上调救助标准,各项资金实现按月足额发放。与2017年底相比,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420元/月、月补差255元提高到829元/月、人均月补差为498元,提高97%;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3600元/年、月补差180元提高到648元/月、人均月补差为389元,提高116%;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从3700元/年提高到843元/月,提高173%;困境儿童生活费从不低于320元/月提高到1186元/月,提高270%;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从720元/月提高到1694元/月,提高135%;按照残疾等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85元/月提高到170元/月和138元/月,分别提高100%和6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85元/月提高到152元/月和132元/月,分别提高79%和55%,更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潘渡镇敬老院

基本民生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与脱贫攻坚相衔接,扩大低保政策覆盖面,将重病、重残等造成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严格落实3-6个月的低保渐退政策和疫情期间低保政策,有力促进了稳定脱贫。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和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三项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区,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大幅度提高救助服务效率和效能。全面落实乡镇街区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和小额临时救助金乡镇街区审批制度,严格落实急难对象 24 小时先行救助制度,临时救助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健全完善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引导专业组织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郓城县志愿者协会启动了“童心益角”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入选菏泽市社会工作脱贫示范项目。

组织杨庄集镇敬老院33名老人畅游大美郓城

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基本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乡镇敬老院硬件配套设施升级改造,17处乡镇敬老院设施设备齐全,护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供养服务与照护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吸引社会资本,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养老服务,规范运营民办养老机构4处;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资源整合等方式,多措并举,建成投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6处、农村幸福院182处、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处;积极开展农村老年人相对集中居住养老试点,建成投用203套新型农村幸福院、安居周转房231处;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成投用养老服务站5处,提供养老床位数7200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数16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2张,基本满足老年人需求。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积极探索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服务

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高效便捷服务,实现了救助和养老服务的供需精准对接。将全县6000余名特困人员信息全部录入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一张网络全覆盖”,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9%,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经验做法被广泛宣传报道,郓城县作为菏泽市唯一代表出席了全省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经验介绍。“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这一做法,先后获评“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十佳优秀创新案例”和“2019年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千年古县”揭牌仪式

区划地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采集10大类39个子类的地名信息5767条,强化成果运用,编纂《郓城县标准地名图集》《郓城县城区图》和《郓城县行政区划标准地名图》,被授予“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完成7条边界线联检工作,完成黄集李集两处乡改镇、丁里长张营两处镇改街任务,以郓城古地名和水浒文化命名河流2条、道路19条。顺利通过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专家评审认定。2019年2月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是全省第13个、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区。2020年9月22日,举行了“千年古县·郓城”揭牌仪式。积极纂写《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名录—郓城卷》,进一步促进地名文化成果开发利用。

邀请革命老前辈、老红军王福存老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南赵楼镇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和山东省文明家庭荣誉获得者朱仰文、颜玉霞夫妇为新人们颁证

开展“唱响婚改时代旋律 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鸿郓义务红娘宣传活动

扎实推动婚俗改革

以省级首批婚俗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创建“缘来好郓”婚姻服务品牌,建立健全“一乡一婚介,一村一红娘”机制,由各村妇联主任担任本村义务红娘,组建“鸿郓义务红娘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她们在婚姻家庭辅导、政策宣传咨询、婚姻牵线搭桥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逐步让职业媒人退出历史舞台。设立中西式结婚礼堂,持续推广“颁证仪式代替婚礼婚宴仪式”工作模式,邀请老红军、先进模范为新人颁证,为残疾人举办特色集体婚礼,在水浒好汉城设立婚姻登记巡回点,倡导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尚。创办婚前爱学堂、家庭赋能社、婚姻危机避风港,培养建设幸福家庭和维护婚姻幸福的能力。打造婚俗文化展墙。宣传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共担、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营造文明新风。先进做法在《山东通讯》《菏泽通讯》、大众网等得到广泛宣传。

来源:郓城发布

责任编辑 何泓池

总监制:刘考勇

编辑:马晓妍何泓池

审核:李印杰

终审:王秀华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郓城县民政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民政使命发布于2022/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