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86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1.76%,其中农村老年人约占55%,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滨州尤其是滨州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银发浪潮”的严峻挑战。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设施闲置、帮扶对接不足等问题突出,为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滨州市深化改革攻坚,加快补齐短板,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

实施“基石工程”,填平补齐县域中心敬老院

一是发挥县级福利中心作用。惠民县社会福利中心由九如城集团承接,打造县域标杆机构;博兴县社会福利中心面向社会招收老人,入住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高新区社会福利中心集中供养全区特困老年人,委托第三方运营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发挥社会力量资源优势。滨城区养老服务中心由山东康悦托管运营,供养200余名社会老人,同时集中供养全区失能特困老人;沾化区改造社会办的益寿德老年公寓二期为县级特困人员供养中心,集中供养全区300余名特困老人。三是发挥区域布局集约效益。阳信县撤并10处老旧敬老院,新建东西部县级中心敬老院,分别委托两家专业机构托管运营;无棣县、邹平市投资改造台子和车王特困供养中心为县级特困供养中心,集中供养全县(市)失能特困人员。2013年至今,全市各类已运营养老服务设施从102处增加至854处,各级特困供养设施相衔接、布局合理、配置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网络基本形成。

实施“聚力工程”,突破乡镇敬老院体制障碍

一是“公建民营”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引入天津龙福宫、青岛阳光佳苑等养老企业落地滨州承接乡镇敬老院,培育本市怡佳养老、大爱养老、祥和养老等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敬老院公建民营率达83%,老旧敬老院社会化改革后逐个焕发活力,闲置资源进一步盘活,养老品质明显提升。二是“以地养老”推进镇域集中供养。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与新型农村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使用、免费居住”,推广镇域“以地养老”模式,目前已建成37处此类新型农村养老设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博集团结合企业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村养老社区,床位2000张集中入住老人1500人。

实施“孝善工程”,破解村级设施运营难题

一是“三星四类”盘活农村幸福院。出台奖补办法和运营管理意见,将幸福院划分为1-3星分级奖补,划分为机构居住型、就餐照料型、活动娱乐型、村周转房型分类挂牌。目前,全市在册幸福院共计638家,其中机构居住型37家,就餐照料型56家,活动娱乐型408家,周转房型137家。二是“孝善养老”增加服务供给。按照“村里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资推广建立“孝善食堂”,推进社会组织托管运营幸福院,推行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等互助服务农村养老互助点。三是“F享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中国普天、杭州思锐、北京管家帮等养老信息企业落地滨州,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依托本地康悦、大爱、交运等养老组织,为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五助一护”等居家照料护理服务,为农村老人养老不离家提供一站式服务。

实施“底线工程”,深抓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一是抓好养老信息化应用。开发全市养老院实时监测平台,增加数据分析模块和市县乡院四级权限,率先实现对全市所有养老院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依托县级12349平台,逐步推进对农村幸福院安装监控实时监测使用情况。二是抓好敬老院消防改造。列支补助资金1500万元,对完成消防改造的养老院按照每处8万元设备提升和每张床位400元设备维护补助标准进行奖补,推动全市养老院消防达标率达100%。三是抓好服务质量专业评估。委托省级第三方评估机构完成全市854处养老设施等级评定,同步开展服务质量大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以正式整改通知书形式下发机构整改。实施养老机构动态评估,建立安全管理“三员一专”(质量安全员、帮包联络员、社会监督员和第三方评估专家)队伍,推进养老院实现“五亮”(亮出服务内容、流程、标准、收费价格和市县监督电话)。

实施“领航工程”,推动农村养老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党建+养老”模式。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党建+养老指导意见,发挥党对养老事业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党建融合引领养老服务,加强养老院党组织与机构老人的融合联动,促进院外党组织与院内老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推动符合实际、群众满意的养老服务政策落实落地。二是实行“扶贫+培训”融合。采取聘请名师、免费教材、政府管饭的形式,将培训班开到乡镇一线,普及家庭老年人护理知识和技能,拓展贫困群众就业面;连续3年举办就业双选会,搭建大型养老机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桥梁,对外输出剩余劳动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6万余人次,定向输出就业100余人。

工作启示

经过多年的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实践,自2013年至今,滨州市各类已运营养老服务设施从102处增加至854处,各级特困供养设施相衔接、布局合理、配置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网络基本形成,并探索出以下成效与经验:

一是以地养老改革模式,适合在大型企业集中的乡镇进行推广。由大型企业兜底建设和运营,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以后,由过去的子女养老、自我养老到集中供养,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实现了人寿年丰,邻里生活和家庭关系更加和谐,每个老人都生活得非常幸福。

二是集约养老改革模式,适合在敬老院较为分散的县域进行推广。通过集约养老,整合了闲散资源,激发了敬老院活力,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满足农村社会老人的供养需求。同时,腾转出的原敬老院设施具备条件的可进行再利用,既可用于集中供养社会化养老,也可用于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乡镇街道不必再投入资金另行建设,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三是敬老院社会化改革,适合在床位闲置管理水平不高的地区推广。通过社会化改革,交由专业组织托管运营,对社会招聘招录的人员实行聘任制管理办法,能够确保不增加政府行政事业编制及经费预算,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做好完善政策制度和行业标准,对机构进行养老业务监管、行业指导和绩效评价,能够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和运营监管体系,保证服务水平和市场稳定。

四是孝善养老模式,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推广。通过在滨州市一段时间的试点,农村孝善养老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好、留守老人较多、社会资源较丰富的村进行推广,孝善养老的顺利实施需不断扩大孝善共享单位,像是“穿串子”一样,通过实施积分换服务等形式实现社会资源与老人需求的供需无缝对接,让联盟单位获利,让老人得惠,使养老服务业有造血功能,真正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山东:滨州市实施五大工程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布于2022/07/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