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陆晓芬 邵丹红

  “养老不离家”“服务距离一碗汤”……据市民政局调查显示,湖州户籍老年人占比27%,超九成倾向居家养老。为了破解居家养老在服务供给上的瓶颈,虚拟养老院应运而生。

  所谓虚拟养老院,就是整合社会资源,招标入围老年食堂、家政陪护、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利用数字平台,让居家养老需求在线上精准对接,实现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我市多地虚拟养老院进入探索发展阶段。与实体养老院相比,虚拟养老院有何不同?能解决哪些养老痛点?又有哪些难题有待破解?

  智慧养老服务

  从发出求助信息,到师傅上门解决问题,短短1个小时,家住吴兴区朝阳街道红丰社区的老人周根荣轻松解决了家里下水管堵塞的大难题。

  在吴兴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没有一张床位,却“入住”了2100名像周根荣这样的老人,实现云端“陪护”。

  吴兴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房巍介绍,该中心是吴兴区依托朝阳街道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打造的湖州首个虚拟养老院,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一套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满足了老年人在家享受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愿望。

  虚拟养老院的每一项服务都很“实在”。“老人在家只要按下呼叫按钮,红灯便会亮起,养老服务中心后台工作人员能及时获取老人的信息,并上门为老人提供送餐、家政维修、医疗等多项服务。”红丰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杨笑告诉记者,其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到超三成,如今数字化精准服务,让社区人员安心了不少。

  “与实体养老院不同,虚拟养老院是依托信息技术搭建起来的养老服务平台。”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德清县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李红表示,虚拟养老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服务供给方式上,因而有专家认为,虚拟养老院更像是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外延,通过数字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地满足居家老年人阶段性、个性化的养老需求,“虚拟养老院并非是传统养老院的替代,而是探索性的补充。”

  “云端”精准守护

  安吉县天荒坪镇山河村村民章荣禄今年71岁,习惯乡村生活的他没有随着子女进城居住。“早上心率有点快,散步遛弯别太快。”7月6日一早,女儿的电话打了进来。这些年,章荣禄越来越喜欢子女这样的“唠叨”。他说,这也全靠戴在手上的智能手环,不仅是健康监测,也是情感维系。

  据悉,山河村128名60岁以上老人都有这样一块智能手环。手环会实时跟踪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位置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形成老人健康档案,同步在老人子女的手机App上,同时每隔4小时回传到村里的数字乡村云平台,方便老人的子女以及村里的志愿者及时处理突发健康状况。

  该村还布置了电子围栏,如果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不小心走出了电子围栏,平台后台会发出警报,村干部能迅速处理。

  从紧急呼叫到全时监护,居家养老的安全感增加了,上门服务的响应时间和精准度也提升了。

  入户门口,有门磁感应;卫生间里,有防跌倒报警、多处紧急呼叫等;厨房里,还有烟雾报警、燃气报警等设备……在家中安装传感设备和智能产品,实现与家门口养老服务中心的联动,让老人在家中就享受到与现实养老院类似的全方位照护,这是虚拟养老院的云端守护载体。

  虚拟养老院实际上是结合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模式,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顾人杰表示,虚拟养老院还有关键一点就是找准老年人真实、深层次需求,让养老服务工作持续适配社会养老需求。为此,今年,湖州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打造“长者码”精准画像和“养老综合需求分析”模型库,通过基层日常工作中少量的信息填报,模型自动整合各类养老服务、体检评估、社保领取等情况,智能生成以村社为单位的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种类和数量推荐,科学指导政府进行虚拟养老领域的服务采购,实现对老人整体、区域群体乃至老人个体的养老需求精准画像。

  探索仍在路上

  湖州虚拟养老在破解专业度、标准化、覆盖面上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目前,其探索的各种扩大服务供给的路径,都是以解决虚拟养老的现实痛点为出发点,渐次显示出活力与效能。但是,一些可持续运行机制问题仍待进一步推动解决。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给虚拟养老院带来新的挑战。疫情期间,一些社区实行封闭管理,让上门服务变得困难,如何更好地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是未来虚拟养老院需要思考的问题。

  市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徐国良表示,从市场需求看,虚拟养老的潜力尚未充分激发,由于传统文化影响,老人不愿意离家养老现象较为普遍,加之“新老人”群体的入场,虚拟养老将是未来主流的养老模式,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建设集合更多专业化服务的虚拟养老院将成为行业新趋势。

  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讲师袁文超认为,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智慧养老水平,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要瞄准老年人的刚需点,特别是“新老人”的新型服务需求,优化细分服务。

  虚拟养老,服务是实,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湖州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人才培育机制,出台最高10万元的培训基地补助政策,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两年培训养老护理员9675人次、培训家庭照护者6961人次。但记者调查也发现,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存在“三低一高”现象(职业认同度低、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囿于人才缺乏,医疗、康复、护理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的照护能力有限。

  一名长期从事养老产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虚拟养老院的健康发展,今后还应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持续发力,让更多老人在虚拟养老院里感受到真情关怀。

  《湖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多次提到未来智慧养老新趋势,政府、社会、企业需要合力推进。6月下旬,《湖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也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搭乘虚拟养老的东风,如何更好满足我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湖州正在一步步深入破题。

  短评

  期待更多元

  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

  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家庭观念与市场养老机构有效供给不足的双重作用下,虚拟养老院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如今,高科技赋能智慧养老,重塑了养老的内涵和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养老事业的格局,这是我们乐见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虚拟养老院也让我们更直观认识到,养老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封闭的,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式的。数字化、智能化为民生保障插上新翅膀,带来养老心态改变,养老方案更为多元。目前全社会正积极应对养老问题,已经进行了多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尝试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要更加积极拥抱新技术打开的宽广舞台,不拘虚拟或现实,全社会共同努力,想方设法让养老方式更加多元多样,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老年人带来更舒心、更幸福的晚年,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未来,期待有更多模式能造福千家万户。 秦风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养老新观察之二 虚拟养老院,离我们有多远?发布于2022/0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