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们齐聚胡同,举办为老服务公益市集,集中“摆摊设点”现场为老人提供公益服务;“潮娃”们用快闪的形式开启仲夏银龄音乐节,为地区老人和居民送上祝福歌、祝福舞……8月23日下午,在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新鲜社区,“文化展示+走访参观+消费体验”的形式,居民们深刻了解、感受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鲜社区中的区域养老联合体服务。同时,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联合体的特色“微心愿”活动也在这里进行了成果展示,呈现了已实现的230个微心愿中的典型案例及背后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朝阳门街道自2017年开始创新提出“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概念,于2018年得到东城区民政局支持开启试点建设,先后完成了1.0、2.0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已经向3.0阶段进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朝阳门街道多次得到各级领导和各方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2022年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推进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东城区在区域养老服务联合建设上开始提质增速。东城区在朝阳门街道召开专家研讨会,在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基础上,依据市级指导文件,继续在体制机制建设、长效落实发展、分层分类精准服务上,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再次推动联合体的纵深化、系统化发展。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老龄工作及养老服务领域专家及东城区17个街道的养老工作的负责人参加。

北京昭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李红霞代表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联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方,围绕“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模式的基本逻辑和未来展望”作开篇主题发言。李红霞介绍,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通过分层问需的重点保障,多元参与遵循多方受益,密织网络遵循重视邻里,以及未来展望四方面,阐述了联合体中的建设内容。

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有效回应养老服务重心下移的政策安排与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有必要在新时代着力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就“新时代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究”展开演讲,通过对社区养老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的解读,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构建的政策路径等方面,让参会人员对社区养老共同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指出,给予基层更多的自主空间,充分激发市场与社会活力,扶持老龄事业产业发展,重视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是联合体的重要路径。

北京市社科院养老联合体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李江涛,在此研讨会为大家带来了“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与推进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的思考”主题发言。他指出构建联合体的成功模式有四个标准,是具有明确的核心价值、各方的利益平衡性、协调管理的主体、未来长期的价值。

因地制宜的区域养老服务才能更贴合老人需求,扎实推进的工作方法更能推动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的有序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王谦在“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浅谈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发展的发言中提出,联合体的建设需要动态调整不断完善,根据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口、经济情况、居住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党政组织的协调力度、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等因素,推广发展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对中国特色养老方案做出了解答,并围绕“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破解中国养老服务难题”进行了演讲,他提到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养老问题,条块分离的治理困境等因素,促进了联合体的诞生,“联”是关键,需要通过强化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真正树立老年人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选好强执行力的社工机构,做好数据信息连通等方面,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老龄社会治理模式。

最后,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副书记、区民政局局长张松青就“东城区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工作的发展方向”做简要介绍,他提出建设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基础在“联”,关键在“合”,落脚在“体”,一是要发挥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联资源、联需求,二是要落实“五社联动”,合理念、合行动,三是要切实担负属地责任,建体系、转体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崔毅飞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东城区邀请专家共同研讨养老联合体未来发展发布于2022/08/27

相关推荐